找到相关内容2082篇,用时25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[一]

    小乘经中记载,一国家内有一位大臣,国王很恭敬他,这位大臣想知道:究竟国王那一方面恭敬,且试他一试,究竟是我的学问,还是的才能,受到国王的恭敬。 这位大臣到皇宫里,偷了一个钱,守宫的人尊重他,虽知而不捕他。第二天,他偷二个钱,这守宫殿的人也放过他,第三天,他就偷了五个钱,守宫的人即时捕著他,绑他到国王前,国王说:你偷了国家的钱,犯了国法要死。这位大臣说:国王啊,现在试出来了,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420687080.html
  • 变革社会中的社会心理:转换、失调与调适

    区别,在形式、范围上应有量的限制。它激励的努力但反对唯主义,它使那种一视同仁地按既定规则办事的普遍主义升华为集体主义。它是资本主义竞争的积极扬弃。ⅣD是协作一竞赛一协作。商品经济意义上的竞争已...于社会存在的具体机制,具有与其它层次的社会意识所不同的特征:它是对社会存在的最直接的反映,而不是悬浮在空中的间接、曲折的反映;它是对社会存在的零散、肤浅的反映,而不是系统、深刻的反映;它是社会意识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5388985.html
  • 李炳南居士思想研究

    如来接引。第五节剖析净土宗乃立相住心,包括:一、无我之分;二、实相假相之分。   第四章李炳南的儒佛会通思想,此章分为四节,第一节以人格伦理会通儒佛,第二节以佛之...无我之分91   二、实相假相之分-100   第四章 李炳南的儒佛会通思想-104   第一节 以人格伦理会通儒佛104   第二节 以佛之会通儒之...

    罗元庸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4490700.html
  • 《你可以不怕死》(一行禅师著,胡因梦译)连载之一

      《你可以不怕死》(一行禅师著,胡因梦译)连载之一   《你可以不怕死》译者序   多年来译介的灵修体系,大多偏重于理入的形式。无论是克里希那穆提(J.Krishnamurti...本书,的内心开始生起了五十年来真正想善待自己的意愿,那股不顾一切行法布施的强迫性驱力,在一行禅师无奇而深邃的洞观之下,终于消弭殆尽。   第一章我们来自何处?我们将去往何方?   打从那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15891518.html
  • 吓唬勾引不是真正的佛

      李国盛:来汉地后遇到能够感动您的人多吗?   秦麦洛桑活佛:并不能说没有,最欣赏的一个法师叫宣化上人,他后来到了美国建了万佛城,在什么地方不太清楚,他讲了很多关于禅宗的东西。西藏的...认同的,他认为佛教是被社会妖魔化、是庸俗化、政治化和边缘化了。这些是跟真正的佛教有很大的差异,那些东西就是说的吓唬式的佛教和勾引式的佛教。还有好多人把所有地方的神和仙跟佛完全是混在一起的。...

    西藏秦麦洛桑活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291555.html
  • 《隐喻文化学》第八章 宗教的必然是象征的

    自觉确认的结果。神灵观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,人们对做梦现象的体验认识。早期人们缺乏对做梦心理的基本知识,做梦的经验——作为精神离开肉体到处游荡,或肉体虽死去但灵魂不灭(逝去的亲人或祖先在梦幻...宗教的表现形式来看,隐喻都是宗教最重要的构成因素。   在展开具体论述之前,先对本章中隐喻象征两个术语的使用作一交代。   本章旨在论述宗教文化和隐喻的关系,但在标题和下文具体论述中,多数...

    赵维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191579.html
  • 三论破神思想探讨

    论典中都有详细论议的破神思想,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基础性的根本课题。在古印度当时的各种思潮之中,诸大流派都持有不同的神知见,有代表性的如婆罗门、吠檀多派主张梵天创造世界、主宰神与个体灵魂之间的关系是同一,[2]数论派、胜论派、勒沙婆等外道则都认为众生五阴之体中有一个常住不灭的灵魂,并以人体觉知之相作为理论依据,分别提出神觉为一、神觉为异,以及亦一亦异、非一非异的主张。而在佛教内部...

    觉灯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891595.html
  • 迈向佛家型般若治疗学的建立——以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》为核心的展开

    存着一个意识主体 的观念,相对的久松提出的是无我无意识无主体的观念。这显然地是基督宗教与佛法最大的不同。由于教理上的根本不同,其实践功夫亦不同。田立克自承彼自己的瞑想...主体性的思维,而强调说他自己的 这样本是不可能,只能说超过他的经验自我,渗透入其他自我的层面。换言之,田立克所以为的仍在的层级的不同处打转,他缺乏一或者的观念,他亦不了解 实相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491607.html
  • 名僧与山水的对话——试论慧远对山水诗的影响

      关键词:佛教 山水诗 慧远 谢灵运 宗炳 形尽神不灭论   作者简介:游芳铭,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研究生。   将的论文定名为名僧与山水的对话——试论慧远对晋宋山水诗的影响,套句佛语来说是...,这二者所注重的乃是传神论的主张,可是却推论出文贵形似,声色大开的山水诗;当看到这一段论述时,心中出现了许多的问号,为何传神论以及畅神论的主张会推衍出模山范水,重形尚美的诗文呢?...

    游芳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893789.html
  • 如何从中回归生命的源头

    ,生佛平等,无有差别,空寂而了无一物,不受一法,无可修证;灵明而具足万德,妙用恒沙,不假修证。[[7]]这是从本质上来说的,从现象上来看,佛与众生差异很大,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现前一念心,向外...之,一念未生之前就是话头。由此你知道,看话头就是观心,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,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,就是观心。性即是心,反闻闻自性,即是反观观自心。圆照清净觉相,清净觉相,即是心,...

    魏建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294133.html